导语:雨水节气到来之后,我国各地的降水会越来越多,降雨量也逐渐增加,在春雨的滋润下,万物将能快速萌芽复苏,春暖花开的时节就要来啦。早春的景色是非常美的,尤其诗人笔下的早春。那么,你读过哪些关于雨水节气诗句古诗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描写雨水节气的唯美古诗。
雨水节气诗句古诗
雨水节气古诗
《咏廿四气诗雨水正月中》
元稹〔唐代〕
雨水洗春容,平田已见龙。
祭鱼盈浦屿,归雁过山峰。
云色轻还重,风光淡又浓。
向春入二月,花色影重重。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唐代〕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城东早春》
杨巨源〔唐代〕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早春》
白居易〔唐代〕
雪散因和气,冰开得暖光。
春销不得处,唯有鬓边霜。
雨水节气诗句
《零陵早春》
柳宗元〔唐代〕
问春从此去,几日到秦原。
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
《早春野望》
王勃〔唐代〕
江旷春潮白,山长晓岫青。
他乡临睨极,花柳映边亭。
《野步》
(唐)齐己
城里无闲处,却寻城外行。田园经雨水,乡国忆桑耕。
傍涧蕨薇老,隔村冈陇横。何穷此心兴,时复鹧鸪声。
雨水节气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雨》
(唐)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玉铛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雨水》
(唐)刘长卿
卿本仙婕帐中花,奈何二月不还家。
鸿雁声声传消息,轻转飘洒满天涯。
对于小学生来说过端午节就是吃粽子、看龙舟大赛、系五彩绳等等这些有意思的活动。但是端午节内在的文化含义对于他们来说是难以理解的,只有从最简单的端午节古诗四句诗中来感受端午节的文化。下面就是描写端午的古诗小学生也可以明白。
描写端午的古诗小学 端午节古诗四句
1、《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抄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2、《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3、《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
4、《已酉端午》
明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度。
5、《端阳采撷》
宋许文通
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6、《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知却疑账主怕灵符。
7、《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道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菩萨蛮 (宋陈与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渔家傲(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端午节粽子品种
粽子是中国传统的节日食品,农历端午节前后上市。由于各地的口味和饮食习惯不同,粽子的用料和风味也因地而异,各有特点。其中比较著名的有:
苏州粽子
江苏省苏州粽子长而细,为四角形,有鲜肉、枣泥。豆沙、猪油夹沙等品种。特点是配料考究,制作精细。以猪油夹沙粽子为例:选用上等红小豆,煮熟后去皮,滤沙,再加入成倍的砂糖和适量的油脂熬制成馅。裹扎时馅里还要夹一块肥板油(或膘肉)。煮熟后成水晶般明亮的脂肪,口味甜美。
嘉兴粽子
浙江嘉兴的粽子,最早来自湖州,后来逐步发展,具备了自己的特点。这类粽子矮壮长方(象枕头),有鲜肉粽、豆沙棕、八宝粽、鸡肉粽等品种,选料精细,调味讲究。例如鲜肉粽(又称火腿粽),采用上等糯米用酱油拌和,再把鲜腿肉切成小块,用糖、酒、盐等调配成馅。裹扎时,用两块瘦肉夹一块肥肉,粽子煮熟后,肥肉的油脂渗入米内。入口鲜美,肥而不腻。
广东粽子
广东粽子个头大,外形别致,正面是方的,后面隆起一只尖角,状如锥子。品种较多,除鲜肉粽、豆沙粽外,还有用咸蛋黄做成的蛋黄粽,以及用鸡肉丁、鸭肉丁、叉烧肉、蛋黄、冬菇、绿蓉豆等调配为馅的什锦馅粽。粽子用荷叶包裹,大的每只重500克左右。
小满的到来,让我们见识到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开始结果变饱满的景象,不过因为没有成熟被称之为小满。小满时节也留下了许多诗词,那么小满节气的古诗有哪些呢?以下是带来的小满节气的诗词集锦,快点来看看吧。
小满节气的古诗
1.《十九弟生日西堂旧作春池梦》宋朝项安世
西堂旧作春池梦,南国今逢小满天。重四巧排黄阁印,百分宜泛紫金船。夜闻素月初生涯,晓看丹枝已属贤。万种春红都敛避,一庭槐日翠阴圆。
2.《四月》明朝文彭
我爱江南小满天,鲥鱼初上带冰鲜。一声戴胜蚕眠后,插遍新秧绿满田。
3.《小满》元朝元淮
子规声里雨如烟,润逼红绡透客毡。映水黄梅多半老,邻家蚕熟麦秋天。
4.《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南风原头吹百草》宋朝欧阳修
南风原头吹百草,草木丛深茅舍小。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老翁但喜岁年熟,饷妇安知时节好。野棠梨密啼晚莺,海石榴红啭山鸟。田家此乐知者谁,我独知之归不早。乞身当及强健时,顾我蹉跎已衰老。
5.《缫车》宋朝邵定
缫作缫车急急作,东家煮茧玉满镬。西家捲丝雪满籰,汝家蚕迟犹未箔。小满已过枣花落,夏叶食多银瓮薄。待得女缫渠已着。懒归儿,听禽言,一步落人后,百步输人先。秋风寒,衣衫单。
小满节气的诗词集锦
《晨征》
宋代:巩丰
静观群动亦劳哉,岂独吾为旅食催。
鸡唱未圆天已晓,蛙鸣初散雨还来。
清和入序殊无暑,小满先时政有雷。
酒贱茶饶新而熟,不妨乘兴且徘徊。
“小满三候”:第一候苦菜秀,第二候靡草死,第三候小暑至。从气候特征来看,在小满节气到下一个芒种节气期间,全国各地都是渐次进入了夏季,南北温差进一步缩小,降水进一步增多。
《遣兴》
宋代:王之道
步屧随儿辈,临池得凭栏。
久阴东虹断,小满北风寒。
点水荷三叠,依墙竹数竿。
乍晴何所喜,云际远山攒。
小满节气之后更是疾病容易出现的时候。建议人们要有“未病先防”的养生意识,从增强机体的正气和防止病邪的侵害这两方面入手。
《自桃川至辰州绝句四十有二》
宋代:赵蕃
一春多雨慧当悭,今岁还防似去年。
玉历检来知小满,又愁阴久碍蚕眠。
相传小满为蚕神诞辰,因此江浙一带在小满节气期间有一个祈蚕节。我国农耕文化以“男耕女织”为典型。
《小满》
宋代:欧阳修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小满,麦粒饱满水稻插,蚕结新茧桑葚熟,大千世界,生机盎然。
我国的古诗词实在太多了,有许多我们可能都没看过。古诗的类型也有很多,如关于田园的古诗、节日的古诗、悼亡的古诗等等。今天小编就和大家来说说:最有名的端午节古诗有哪些?端午节的诗有哪几首?下面小编给大家科普一下,快来长知识吧。
端午节古诗
01
《浣溪沙端午》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
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02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03
《谢人送粽》
唐杨巨源
来时三月春犹在,到日端阳节又临。
珍重主人意勤腆,满槃角黍细包金。
04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05
《渔家傲》
北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
等闲惊破纱窗梦。
06
《端午即事》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07
《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08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09
《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10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端午节简介
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飞龙在天”吉日拜祭龙祖、祈福辟邪,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
午月纯阳正气,乃阴邪之所惧。仲夏端午阳气旺盛,万物至此皆盛。据说,端午这一天,是草药一年里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这天采的草药,祛病防疫最为灵验、有效。
由于端午日天地纯阳正气汇聚,最利辟阴邪。因此,自古传承下来的很多端午习俗都有辟阴邪与祛病防疫的主题,如挂艾草和菖蒲、午时水、浸龙舟水、拴五色丝线以及洗草药水、薰苍术等等。
端午节的来源和意义:
端午节,即农历五月初五,又叫五月节。是中华民族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又被称为端阳节,重午节,午日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
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老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仲夏午月午日,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天,《易经》称其为“飞龙在天”,龙星处在“中正”之位,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
“龙”是上古先民的原始信仰,先民在每年的仲夏端午以扒龙舟形式举行盛大图腾祭,以酬谢龙祖恩德,天地神灵。祈福纳祥、压邪攘灾。
后来,相传爱国诗人屈原,因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不忍舍弃。于五月五日这天,投江自尽。
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但却再也没有捞到屈原的尸体。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于是,这个节日便渐渐有了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成为了一个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弘扬和传承民族精神和文化的重要节日。
生活小知识推荐》》
艾草泡脚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艾叶泡脚的好处和禁忌
失温是不是冻死 失温是冻僵吗
失温的表现及处理 失温的原因与防护
指甲的正确剪法 如何正确修剪指甲
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的来历故事
导语:秋分临近,我国很多地方的秋意越发的明显起来,尤其我国偏北地区,此时的秋色已经逐渐呈现了,很快绚烂的秋季景象就要拉开帷幕,你期待吗?想看吗?其实,最美的秋景其实在古人的诗句里。那么,描写秋分节气的古诗有哪些呢?以下为您精选有关秋分的古诗词名句。
有关秋分的古诗词名句
秋分
《咏廿四气诗秋分八月中》元稹(唐)
琴弹南吕调,风色已高清。
云散飘飖影,雷收振怒声。
乾坤能静肃,寒暑喜均平。
忽见新来雁,人心敢不惊?
《秋夜诗》(南北朝)沈约
月落宵向分,紫烟郁氛氲。
曀曀萤入雾,离离鴈出云。
巴童暗理瑟,汉女夜缝裙。
新知乐如是,久要讵相闻 。
《晚晴》(唐)杜甫
返照斜初彻,浮云薄未归。
江虹明远饮,峡雨落馀飞。
凫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秋天古诗
《夜喜贺兰三见访》(唐)贾岛
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
泉聒栖松鹤,风除翳月云。
踏苔行引兴,枕石卧论文。
即此寻常静,来多只是君。
《依韵奉和司徒侍中庚戌秋分》(宋)强至
金气才分向此朝,天清林叶拟辞条。
三秋半去吟蛩逼,百感中来酝蚁消。
候早初逢旬甫浃,月圆前距望非遥。
如今昼夜均长短,占录无劳史姓谯。
《秋分后顿凄冷有感》(宋)陆游
今年秋气早,木落不待黄。
蟋蟀当在宇,遽已近我床。
况我老当逝,且复小彷徉。
岂无一樽酒,亦有书在傍。
饮酒读古书,慨然想黄唐。
耄矣狂未除,谁能药膏肓。
《秋分日忆用济》(清)紫静仪
遇节思吾子,吟诗对夕曛。
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
逆旅空弹铗,生涯只卖文。
归帆宜早挂,莫待雪纷纷。
秋分古诗词
《道中秋分》(清)黄景仁
万态深秋去不穷,客程常背伯劳东。
残星水冷鱼龙夜,独雁天高阊阖风。
瘦马羸童行得得,高原古木听空空。
欲知道路看人意,五度清霜压断蓬。
《秋分》(清)郑孝胥
碧云翻墨坠秋光,残暑长廊一雨凉。
松竹欲成楼渐隐,阴晴数变桂初香。
随波籍湜应俱叛,易暴夷齐故不亡。
岁岁登高须强起,霜风好为作重阳。
《秋分日作》永瑆(清)
乔木众绿退,寥天绪风起。
迨此夕阳好,忽共流波靡。
自有中天月,可以见千里。
山川阻且修,白露零未已。
导语:立夏即夏天的开始,立夏之后,景色会逐渐向夏季变化,慢慢的,树木越发的茂盛,夏花开始绽放,直到炎热的夏天真正到来。我国古代诗人其实描写立夏节气的诗句古诗还蛮多的,你读过哪些关于立夏的诗句古诗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立夏时节的优美古诗句吧。
关于立夏的诗句古诗 立夏时节的优美古诗句
立夏古诗
《立夏》
赵友直(宋代)
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
陇亩日长蒸翠麦,园林雨过熟黄梅。
莺啼春去愁千缕,蝶恋花残恨几回。
睡起南窗情思倦,闲看槐荫满亭台。
《立夏》
陆游(宋代)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咏廿四气诗 立夏四月节》
元稹(唐代)
欲知春与夏,仲吕启朱明。蚯蚓谁教出,王菰自合生。
帘蚕呈茧样,林鸟哺雏声。渐觉云峰好,徐徐带雨行。
立夏古诗句
《阮郎归立夏》
张大烈(未知)
绿阴铺野换新光,薰风初昼长。小荷贴水点横塘,蝶衣晒粉忙。
茶鼎熟,酒卮扬,醉来诗兴狂。燕雏似惜落花香,双衔归画梁。
《山中立夏用坐客韵》
文天祥(宋代)
归来泉石国,日月共溪翁。
夏气重渊底,春光万象中。
穷吟到云黑,淡饮胜裙红。
一阵弦声好,人间解愠风。
《立夏前二日作》
陆游(宋代)
晨起披衣出草堂,轩窗已自喜微凉。
余春只有二三日,烂醉恨无千百场。
芳草自随征路远,游丝不及客愁长。
残红一片无寻处,分付年华与蜜房。
立夏诗句
《立夏日纳凉》
李光(宋代)
茅庵西畔小池东,乌鹊藏身柳影中。
沙岸山坡无野店,不知此处有清风。
《立夏前王日出郊送春》
王迈(宋代)
前回马首络青春,春我相逢皆故人。
今朝出门忽失笑,春如五日之京兆。
莺痴蝶騃不知愁,惟有杜鹃啼到晓。
春到园林邮传哉,藤阴次第庇莓苔。
愿春长在人长健,何惜与春归去来。
《立夏》
薛澄(宋代)
渐觉风光燠,徐看树色稠。
蚕新教织绮,貂敝岂辞裘。
酷有烟波好,将图荷芰游。
田间读书处,新笋万竿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