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屋
万年历

灾害

2020/7/8 16:02:43
万年历日历:灾害知识
灾害知识
冰川融化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灾害

导语:我们知道,冰川的存在是自然环境所致,它的融化时有一定规律的,而不是突然或者快速融化。但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的速度是愈发的快了,这显然是会造成生态环境失衡的。那么,具体冰川融化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灾害呢?到底冰川融化的后果是什么?一起来了解。

冰川融化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灾害 冰川融化的后果是什么

冰川融化危害

1、导致海平面上升

科学家认为,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冰盖和山地冰川的融化,是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10-25厘米的原因之一。如今,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的数值正在不断增加着。如果南极冰盖发生崩解,会引起全球海平面上升近6米。如果南北极两大冰盖全部融化,其结果会使海平面上升近70米。

冰川消融引起海平面上升,将淹没沿岸大片地区,使得居住在这些地区的居民不得安宁,他们可占了世界的一半人口。所有的沿海地区都将变成汪洋大海,美国纽约只能剩下联合国大厦和几座摩天大楼的楼顶,法国巴黎也许只能看到埃菲尔铁塔的塔顶,而荷兰、英国等几十个低洼国家将不复存在。

2、全球气候改变明显

冰川,特别是极地大范围冰盖能大量反射太阳光,从而有助于人类居住的地球保持温度不至于升高。然而,当冰川融化后暴露的陆地和水面就会吸收太阳热量,从而导致冰体融化更多,由此连锁反应势必加速地面增温过程,有助于气候变暖。而北极地区冰体过度融化后较冷冰水却会对欧洲部分地区和美国东部地区产生冷却效应,冰水流入北大西洋,又可能会使那里的大洋环流模式遭到破坏,反过来又影响着全球气候变化。 造成冬季严寒,暴风雪成灾,夏季高温不退,暴雨、飓风、洪水泛滥。极端天气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

3、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冰川消融使一些动植物的生活环境被破坏,也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威胁。有报道说,与冰盖变化有关的北极熊难以寻食而体重下降;南极的企鹅和海豹也因海冰减少和气温上升而改变了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几百年至几万年前埋藏于冰盖中的微生物因冰川消融而暴露出来,它的扩散会对人类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一座消失的冰川:

冰川融化

去年,冰岛为其因气候变化而失去的第一座冰川举行了葬礼。

在诗歌、沉默时刻和关于迫切需要应对气候变化的政治演讲中,冰岛官员、科学家、社会活动家和其他与会者对位于冰岛中西部的奥乔库尔冰川说了再见。

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地球观测站的卫星图像,1986年,这个冰川看起来像一块白色的硬块,冰岛地质学家奥杜尔西格尔松说,它曾经延伸6平方英里(约15平方公里)。

1901年的一张地质图显示,当时的奥乔卡尔冰川的面积约为15平方英里(约38平方公里)。

但根据美国宇航局于今年8月1日拍摄的一张图片显示,当时,它只剩下一小块白冰残留。

在整个20世纪,奥乔库尔冰川都在持续融化,大约十年前,西格尔松宣布奥乔库尔“已死亡”。2014年,它不再满足被归类为冰川的标准。

西格尔松说,虽然这是冰岛第一个消失的冰川,但它绝不是最后一个。悲观地估计,该国所有的冰层都将在200年内消失。

哥本哈根大学的米尼克罗辛教授说:“毫无疑问,北极地区的气候正在发生显著而迅速的变化。”他补充道:“那里的气候变化已经从对未来的理论预测变成了日常生活的现实。”

冰川消退指由于全球气候逐渐变暖等因素,冰川的面积和体积都出现明显的减少,有些甚至消失的现象。这种现象在低和中纬度的地方尤其显著。科学家预计,到2050年,全球大约1/4以上冰川将消失。亟需世人采取措施遏制全球变暖的趋势来保护冰川。

相关知识了解:

什么是温室效应与温室气体

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 导致温室效应的物质有哪些

冰川消融白色警钟敲响的原因 冰川消融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阿拉斯加冰川倒塌是什么原因 什么导致阿拉斯加冰川倒塌

阿拉斯加冰川在哪里 阿拉斯加看冰川有哪些地方


长江洪涝灾害最严重的河段

大家都知道,洪水肆虐的时候,这会给沿岸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长江发生过洪涝灾害,那么,大家清楚长江洪涝灾害最严重的河段是什么?长江洪水灾害最厉害的河段是哪里?以下内容由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看完就清楚了,还可以分享给小伙伴哦。

长江洪涝灾害最严重的河段

长江最容易发生洪水灾害的河段是荆江河段,该河段河道特别弯曲,荆江河段从湖北省的枝城到湖南省的城陵矶,湖北省和湖南省多洪涝灾害。长江的荆江河段总长度约为360千米,荆江河段的长江河床也高于两岸陆地,也形成了“头顶一江水”的地上河。

河流属于地表径流的范畴,是指地表经常或间歇地沿着狭长凹地流动的水流,一般来说河流的河床海拔总是低于河流两岸的陆地。不过,有一些河流的情况十分特殊,这些河流的河床高出河流两岸的地面,我们称之为“地上河”,也可以叫作“悬河”。

1949年5月,武汉刚刚解放,一场特大洪灾就不期而至。抗洪抢险成为了解放军眼下的当务之急。轰轰烈烈的治洪工程也就此拉开帷幕,历史上称为“荆江分洪工程”。

1499年到1949年的450年间,在长江中游,从湖北宜昌市枝城到湖南岳阳市城陵矶的荆江河段溃口达186次。

1788年,荆江大堤决口20余处,洪水冲进荆州城,水深有7、8米。

1931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造成超过14万人死亡,洪水足足三个月才完全退去,长江洪水也被称为“20世纪最具毁灭性的水灾”。

在“九曲回肠”的荆江(湖北枝城到湖南洞庭湖的出口城陵矶,全长约360公里,以藕池口为界,分为上、下荆江),也有一截悬河,尤其是藕池口至城陵矶这一段,叫下荆江,典型的蜿蜒性河道,全场240公里的堤岸,其实只有80公里的直线距离,江水在这里绕了16个大弯。

荆江南岸是洞庭湖平原,北岸是江汉平原,地势都很低,特别是北岸的江汉平原。目前的下荆江,河床已高出两岸平原,成了“地上河”,北岸的江汉平原靠180多公里的荆江大堤保卫。

为什么长江荆江段会形成“地上河”?

荆江悬河的形成与其他地上河一样,还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双重作用的结果。一方面,长江出三峡带来大量泥沙,遇到地势低平又“九曲回肠”的下荆江,流速减缓,泥沙容易沉积,河床不断抬升,时常决堤改道;另一面,人类为了减少威胁,对河道进行束缚,防止其决堤改道,就会加固两侧的大堤,从而出现河床不断抬高,两侧河堤也不断加固抬高的情况。

荆江悬河的形成有自己的特点:

一是长江出四川盆地一路东向大海,挟水势与水量,一路下切,冲涮出一道天堑,彻底放干了云梦泽的血液(不是淤平的,而是放干的);

二是荆江北面的江汉平原地势低平,平均海拔只有27米;

三是荆江段江底低于平地,江面汛期会高于平地,而不是像黄河下游那种河底都高于平底的地上河(因此,好多湖北人不承认荆江悬河的存在);

四是荆江尤其是下荆江“九曲回肠”,两侧牛轭湖较多,而且人类干预严重(还是怕决口和频繁改道)。

荆江悬河有哪些危害?

荆江悬河历来是洪水决堤风险最大的河段,今天,三峡大坝修建以后,有效约束了洪水,荆江决堤的危险性大大降低。

但另一个问题却随之产生,长江是我国的一条黄金航道,却在荆江形成了瓶颈,常年通航能力是3000吨级,即使有效挖深,也只能达到5000吨级,万吨级船舶只能在汛期才能上行至重庆。

作为悬河的荆江,肯定不能无限挖深,这会危害大坝的安全,再者,荆江河段九曲十八湾,还处于牛轭湖的形成过程中;更何况,荆江地段地势平缓,泥沙容易淤积,挖深了很快就会填平,根本不划算。

相关推荐

长江流域经过的省份 长江流域流经的省

长江流域高温的原因 长江流域高温天气出现原因

长江流域夏天为啥这么热 长江流域夏季为什么如此炎热

长江流域包括哪些省市 长江流域包含哪几个省市

黄河流经哪几个省份 黄河经过哪些省份


强对流天气产生的灾害性天气:冰雹是如何形成的

在强对流天气到来的时候,大家外出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能站在树下,也不要靠近广告牌等建筑物。冰雹是强对流天气中的一种,那么,大家知道强对流天气产生的灾害性天气:冰雹是怎样形成的?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强对流天气产生的灾害性天气:冰雹是怎样形成的

当夏季出现积雨云时,在顶层上部的温度会降低到零下30摄氏度至零下50摄氏度,因此上层云会有冰晶出现,而在上层云下方的下层云和温暖层中,则含有大量的水滴,当上层云产生的冰晶在降落过程中逐一将下层云中的水滴冻结,最后上升气流无法承担其重量时,冰雹就会形成。

冰雹云是由水滴、冰晶和雪花组成,一般分为三层:最下面一层温度在0℃以上,由水滴组成;中间层温度为-20至0℃,由过冷却水滴、冰晶和雪花组成;最上面一层温度在-20℃以下,基本由冰晶和雪花组成。

冰雹的形成原因

在冰雹云中强烈的上升气流携带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水滴和冰晶运动着,其中有一些水滴和冰晶并合冻结成较大的冰粒,这些粒子和过冷水滴被上升气流输送到含水量累积区,就可以成为冰雹核心,这些冰雹初始生长的核心在含水量累积区有着良好生长条件。

雹核在上升气流携带下进入生长区后,在水量多、温度不太低的区域与过冷水滴碰并,长成一层透明的冰层,再向上进入水量较少的低温区,这里主要由冰晶、雪花和少量过冷水滴组成,雹核与它们粘并冻结就形成一个不透明的冰层。

这时冰雹已长大,而那里的上升气流较弱,当它支托不住增长大了的冰雹时,冰雹便在上升气流里下落,在下落中不断地并合冰晶、雪花和水滴而继续生长,当它落到较高温度区时,碰并上去的过冷水滴便形成一个透明的冰层。

这时如果落到另一股更强的上升气流区,那么冰雹又将再次上升,重复上述的生长过程。这样冰雹就一层透明一层不透明地增长;由于各次生长的时间、含水量和其它条件的差异,所以各层厚薄及其它特点也各有不同。最后,当上升气流支撑不住冰雹时,它就从云中落了下来,成为我们所看到的冰雹了。

当云中的雨点遇到猛烈上升的气流,被带到0℃以下的高空时,便液化成小冰珠;气流减弱时,小冰珠回落;当含水汽的上升气流再增大,小冰珠再上升并增大;如此上下翩腾,小冰珠就可能逐渐成为大冰雹,最后落到地面。

冰雹一般多发生于夏季

要形成冰雹必须有强烈的上升气流向云层输送充足的水汽,但是冬季的近地面气温较低,不能产生强大的快速上升气流,所以冰雹在冬季很难形成。

而在春夏季,天气转暖,近地面形成不稳定的温热空气,当高空有弱冷空气时,冷暖气流相遇,整层大气呈现出上冷下热的不稳定状态,空气对流,湿热空气迅速上升,这就为冰雹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下冰雹的时间一般不会很长,大约只有2至20分钟,少数在30分钟以上,但是冰雹会给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强烈的冰雹损坏房屋、打毁庄稼的情况常有发生,甚至有的会砸伤行人,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

所以,在遇到冰雹天气时,户外人员应暂时停工,不要在高楼屋檐、电线杆等地躲避;室内人员应避免外出,关闭门窗,妥善安置好易受冰雹影响的物品;值得注意的是,在防冰雹的同时也一定要做好防雷电的准备。

冰雹天气的注意事项

1、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待在家关闭好门窗;

2、如果下冰雹时,人员不要到外面去捡冰块,避免被冰雹砸伤;

3、如果发生冰雹灾害,严重时可能会使得电线结冰压断,或者会有电线垂落,这时要远离照明线路、高压电线和变压器,避免发生触电事故;

4、如果在室外遇到冰雹袭击,一定要保持冷静,迅速寻找遮挡物,比如躲进室内、有顶棚的公交站下,粗壮的大树下也是可以进行暂时躲避的。

5、如果在室外遇到冰雹袭击,附近没有任何的遮挡物,应该采取户外安全避险姿势,可以半蹲在地,双手抱头,全力保护头部、胸与腹部不受冰雹袭击。如果随身携带有包等物品,可以暂时放在头顶,这样就可以减小伤害。

6、如果冰雹来袭的时候,车主应该把车速降下来,千万不要加速行驶,因为冰雹本身砸在车上就有很大的冲击力,这时候如果车加速行驶会使冰雹与车辆撞击的冲击力加强,很容易砸破车窗对车主造成伤害,所以尽量慢速行驶。

相关推荐

强对流天气有什么危害 强对流天气有哪些灾害

强对流天气有哪些预警信号 强对流天气是有什么预警信号

如何预防强对流天气 怎么预防强对流天气

强对流天气产生的灾害性天气:龙卷风是什么

强对流天气产生的灾害性天气:飑线是什么意思


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

气象灾害发生的时间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的,主要集中在1月、4月和7月。有些朋友对气象灾害的相关内容感兴趣,那么,大家知道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气象灾害产生的原因有哪些?接下去小编带大家来学习下吧,涨知识的节奏,还不赶紧来围观围观。

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有①水热条件不稳定,导致降水的季节分布不均,春旱严重;②冬季风的通道;③ 接近沙源地;④蒸发强烈,植被覆盖率低。2、人为原因有①是主要农业商品生产基地,灌溉用水增加;②人口、城市密集,人均水资源匮乏;③过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倒灌,水资源缺乏、位于东部季风气候区,受温带季风影响,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降水季节变化大,降水变率大,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各种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

台风

成因:台风发源于热带海面,那里温度高,大量的海水被蒸发到了空中,形成一个低气压中心。随着气压的变化和地球自身的运动,流入的空气也旋转起来,形成一个逆时针旋转的空气漩涡,这就是热带气旋。只要气温不下降,这个热带气旋就会越来越强大,最后形成了台风。

危害:大风,暴雨,风暴潮。台风过境时常常带来狂风暴雨天气,引起海面巨浪,严重威胁航海安全。台风登陆后带来的风暴增水可能摧毁庄稼、各种建筑设施等,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分布:经常发生在南、北纬度5-25度左右的热带洋面上。

暴雨洪涝

成因:雨涝是由于降水偏多,形成洪涝的气象灾害。

危害:造成洪涝灾害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工程失事、堤防溃决和农作物被淹等重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对于一些地势低洼、地形闭塞的地区,雨水不能迅速宣泄造成农田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度饱和,会造成更多的灾害。

分布:中低纬地区,中下游地区

干旱

成因:干旱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植物系统分布,温度平衡分布,大气循环状态改变,化学元素分布改变等等与人类活动相关的系统改变有直接的关系,温室效应。

危害: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 ,危害农牧业生产, 促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气候暖干化引发其他自然灾害发生 。

分布:副热带地区

寒潮

成因:在北极地区由于太阳光照弱,地面和大气获得热量少,常年冰天雪地。到了冬天,太阳光的直射位置越过赤道,到达南半球,北极地区的寒冷程度更加增强,范围扩大,气温一般都在零下40℃—50℃以下。范围很大的冷气团聚集到一定程度,在适宜的高空大气环流作用下,就会大规模向南入侵,形成寒潮天气。

气象灾害特征及分类

气象灾害是指由气象原因造成的灾害,是自然灾害中最常见的一种灾害现象。从全球及我国气象灾害来看,气象灾害具有以下特征: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十分严重;旱涝等灾害持续特征明显;群发性突出,常常在同一时间段内出现多种气象灾害;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发生频率高、季节性强;种类多,易引发次生灾害。

气象灾害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天气灾害和气候灾害两类。

天气灾害:指大范围或局地性、持续性或突发性、短时间强烈的异常天气而带来的灾害,如大范围的寒潮、台风等天气灾害或局地区域所发生的暴雨、冰雹、龙卷风等灾害。这些灾害常伴随有强风、暴雨和降温等。

气候灾害:指大范围、长时间的、持续性的气候异常所造成的灾害,如长时间气温偏高、偏低,降水量偏多、偏少而形成的洪灾、干旱、低温冷害等灾害。

在全国总受灾面积中,干旱灾害所占比例最大,约占51%;其次是洪涝灾害,占27%;风雹、低温冷冻和雪灾、台风灾害所占比例分别为10%、7%和5%。

相关推荐

沙尘暴形成的条件 沙尘暴产生的条件

沙尘暴形成原因 沙尘暴产生原因

日晕是什么 日晕的意思是什么

中国主要气象灾害有哪些 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是什么

气象灾害是指什么 气象灾害的含义是什么


强对流天气产生的灾害性天气:短时强降雨形成的原因

众所周知,短时强降雨的持续时间是比较短的,但是雨量是比较大的,天气一般会迅速转晴。最近有些小编的朋友想来了解一下,强对流天气产生的灾害性天气:短时强降雨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希望小编精心整理的这篇内容能够解决你的困惑。

强对流天气产生的灾害性天气:短时强降雨形成的原因

由于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大量水汽上升、遇冷凝结成云;同时在高层较冷的空气会下降,它们遇热后继续上升,由此循环,即可形成大片的积雨云。积雨云会产生短时强烈降水(即对流雨),有时伴有大风、雷暴、冰雹甚至龙卷风等恶劣天气。

短时强降水短时雨强很大,会对河湖水位会有短时间急剧升高的影响。出现强降水天气是,水库管理等部门应提前做好相关防范。暴雨分为两种,第一种是降水量在24小时内均匀分布,第二种是在短时间出现较强降水的暴雨。短时强降水会引发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城市排水效果较差的路段出现明显积水。

强对流天气形成的原因:

夏天白天地面不断吸收太阳发出的短波辐射,温度上升,并且放出长波辐射加热大气。近地面较热的空气在浮力作用下上升,并形成一个上升的湿热空气流。当上升到一定高度时,由于气温下降,空气中包含的水蒸气就会凝结成水滴。当水滴下降时,又被更强烈的上升气流携升,如此反复不断,小水点开始积集成大水滴,直至高空气流无力支持其重量,最后下降成雨。

局部地区强对流天气范围大、次数频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南下的冷空气异常活跃,频繁南下的冷空气与比较潮湿空气碰撞而且十分不稳定,这种湿暖的大气在盛夏炎热的午后,会产生强烈的垂直运动而导致出现强对流天气。另外,北方地区高空受较强西北气流控制,白天天气晴好,太阳辐射强,近地面气温升高迅速,而位于华北地区的低涡相对稳定,常常引导冷平流南下,在部分地区形成了上冷下暖的不稳定大气层,使得这些地区容易产生强对流天气。

当暴雨来临时:行人安全注意事项

1、暴雨来临前选择地势较高位置避雨:乌云压顶,暴雨来临前请找好一个安全的地方,停留至暴雨结束为止。暴雨中的安全地方是指牢固的建筑物,地势较高的建筑物。

2、暴雨开始时若所处地段危险,要及时报告位置:如果暴雨已经开始,自己所处位置危险,尽可能联络家人告知自己的位置,以便在出现突发情况时方便救援。

3、路面水浸时站立在安全处,切勿贸然涉水:如果路面开始水浸,请不要贸然涉水——部分井盖会被掀起,但路人难以察觉,不要试图过水。不要在涵洞、立交桥低洼区、较高的墙体、树木下避雨,并尽快到地势较高的建筑物中暂时躲避。

4、暴雨伴随雷电时,手机关机,扔掉金属雨伞:暴雨伴随雷电时,一定要注意防雷。若正在马路上淋雨请把手中的雨伞扔掉。此外,在室外时切勿使用手机。

5、不依靠路灯杆、信号杆,避免与含金属物体接触:雷雨天气出行,不要与路灯杆、信号灯杆、空调室外机、落地广告牌等金属部门接触。经过积水地区时,发现有电线落入水中,必须绕行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6、留意外界动向警惕泥石流等灾害:暴雨持续的话,及时评估藏身之处的安全性,尤其是容易发生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的地区,要保持警惕,注意外界动向,以方便随时更换躲避场所。

7、注意墙体结构远离不牢固围墙:远离建筑工地的临时围墙,还有建在山坡上的围墙,也不要站在不固的临时建筑物旁边,比如广告牌等。

8、雷雨大风天气安全:居家人员注意关闭门窗,不要靠近、触摸任何金属管线,包括水管、暖气管、煤气管等。房屋如无任何防雷装路,在室内不要使用任何家用电器,最好拔掉所有的电源插头。

相关推荐

如何预防强对流天气 怎么预防强对流天气

强对流天气产生的灾害性天气:龙卷风是什么

强对流天气产生的灾害性天气:飑线是什么意思

强对流天气产生的灾害性天气:冰雹是怎样形成的

强对流天气产生的灾害性天气:雷雨大风介绍


地震灾害分为几个等级

导语:地震发生的时候,不管大家在室内还是室外,保护自己的最好方法是保持冷静并采取相关行动。有些朋友想学习更多关于地震灾害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地震灾害分为几个等级?地震灾害分多少等级?接下去请大家收藏好小编精心准备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震灾害分为几个等级

地震灾害

地震灾害分为4个等级,分别是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

⑴特别重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30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占地震发生地省(区、市)上年国内生产总值1%以上的地震灾害。

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7.0级以上地震,人口密集地区发生6.0级以上地震,初判为特别重大地震灾害。

⑵重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

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6.0级以上、7.0级以下地震,人口密集地区发生5.0级以上、6.0级以下地震,初判为重大地震灾害。

⑶较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10人以上、5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者造成较重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

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5.0级以上、6.0级以下地震,人口密集地区发生4.0级以上、5.0级以下地震,初判为较大地震灾害。

⑷一般地震灾害是指造成1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者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

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4.0级以上、5.0级以下地震,初判为一般地震灾害。

地震

地震灾害分级响应

根据地震灾害分级情况,将地震灾害应急响应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

应对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启动Ⅰ级响应。由灾区所在省级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灾区地震应急工作;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机构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全国抗震救灾工作。

应对重大地震灾害,启动Ⅱ级响应。由灾区所在省级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灾区地震应急工作;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根据情况,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国家地震应急工作。

应对较大地震灾害,启动Ⅲ级响应。在灾区所在省级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支持下,由灾区所在市级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灾区地震应急工作。中国地震局等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灾区需求,协助做好抗震救灾工作。

应对一般地震灾害,启动Ⅳ级响应。在灾区所在省、市级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支持下,由灾区所在县级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灾区地震应急工作。中国地震局等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灾区需求,协助做好抗震救灾工作。

地震发生在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其他特殊地区,可根据需要适当提高响应级别。地震应急响应启动后,可视灾情及其发展情况对响应级别及时进行相应调整,避免响应不足或响应过度。

地震图片

地震时怎样保护自己

1、如果在平房里,突然发生地震,要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等地震间隙再尽快离开住房,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地震时如果房屋倒塌,应呆在床下或桌下千万不要移动,要等到地震停止再进出室外或等待救援。

2、如果住在楼房中,发生了地震,不要试图跑出楼外,因为时间来不及。最安全、最有效的办法是,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厕所、厨房等。也可以躲在桌、柜等家具下面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并且注意保护好头部。千万不要去阳台和窗下躲避。

3、如果正在上课时发生了地震,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能在教室内乱跑或争抢外出。靠近门的同学可以迅速跑到门外,中间及后排的同学可以尽快躲到课桌下,用书包护住头部;靠墙的同学要紧靠墙根,双手护住头部。

4、如果己经离开房间,千万不要地震一停就立即回屋取东西。因为第一次地震后,接着会发生余震,余震对人的威胁会更大。

5、如果在公共场所发生地震,不能惊慌乱跑。可以随机应变躲到就近比较安全的地方,如桌柜下、舞台下。

6、如果正在街上,绝对不能跑进建筑物中避险。也不要在高楼下、广告牌下、狭窄的胡同、桥头等危险地方停留。

7、如果地震后被埋在建筑物中,应先设法清除压在腹部以上的物体;用毛巾、在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要往意保存体力、设法找到食品和水,创造生存条件,等待救援。

相关推荐

地震和海啸的关系 地震与海啸有什么联系

地震引发了什么灾害最严重 地震引起哪种灾害最严重

地震后会发生的自然灾害 地震之后会引发的自然灾害

地震是一种什么的自然灾害 地震是属于哪一种自然灾害

地震属于地质灾害吗 地震是不是地质灾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