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屋
万年历

初伏

2020/7/8 16:02:40
万年历日历:初伏知识
初伏知识
2020初伏从哪一天开始

导语:初伏一到,三伏天就正式开始了。作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我们应该了提前了解具体到来时间,以便作出相应的防暑措施。那么,2020初伏从哪一天开始呢?初伏时间怎么算?下面我们通过2020年初伏时间表了解。

2020初伏从哪一天开始 2020年初伏时间表

2020初伏

2020年初伏时间:2020年7月16日~2020年7月25日。

头伏一般称为初伏,初伏是关于日历法的一种说法,指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是三伏中头伏的第一天,通常也指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至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简而言之,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三伏的日期是从夏至日后数到第3个庚日是初伏,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

(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初伏传统习俗:

初伏习俗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二伏日吃面,这一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上说,何晏在“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们才知何晏肌肤洁白不是涂粉掩饰,而是自然白。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为什么在热天里吃热面?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说:

“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

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这是迷信说法。用新小麦磨成面粉煮汤吃,吃后出一身汗,新粮营养丰富,发汗可以驱病,六月食汤饼是有科学道理的。

伏天除了喝热汤面,还可以吃过水面。将煮好的面条用凉水过出,拌上蒜泥,浇上卤子,不仅刺激食欲,而且“败心火”。

伏里还可以吃“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


初伏中伏末伏是什么意思

初伏中伏末伏是什么意思?初伏中伏末伏并为三伏天,是组成三伏的三个连续时段。三伏作为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三个阶段的热度也不一样,那么初伏中伏末伏哪个最热呢?想知道三伏天里哪一阶段最热,为什么如何热,就来瞧瞧的介绍吧。

初伏中伏末伏是什么意思

初伏、中伏和末伏是三伏天里的三个连续时段。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始日(这天是这年的初伏始日),第四个庚日为中伏始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始日,每伏10天,但有些年份中伏为20天,比如2020年。

初伏是什么意思

初伏是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是三伏中头伏的第一天,通常也指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至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也叫头伏。

初伏,按中国的日历法来说,这是真正暑天的开始。百姓常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是一年内气温最高、湿度最大的季节,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其中初伏和末伏均固定为10天,中伏有的年份10天,有的年份20天。伏期开始称入伏或交伏,伏期结束称出伏。中伏天数的多少视交伏早晚而定,一般7月28日以前交伏,中伏为20天,7月29日交伏,中伏为10天。

中伏是什么意思

三伏的第二伏。也称二伏。通常指从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唐皎然《五言奉和陆使君长源水堂纳凉》:“六月正中伏,水轩气常凄。”宋惠洪《夏日陪杨邦基烹茶分韵得嘉字》:“炎炎三伏过中伏,秋光先到幽人家。”宋曾巩《苦热》诗:“忆初中伏时,怫郁炎气升。”参见“三伏”。

末伏是什么意思

1、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最后的一伏。

2、通常也指从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到第二个庚日前一天(共十天)的一段时间。

3、也作终伏、三伏。到末伏的第10天为止。

初伏中伏末伏哪个最热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中伏”,意思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属“三伏”,“三伏”中又以“中伏”最热。

夏至后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是第三伏。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因为有闰月的关系,夏至到立秋之间有的年份出现4个庚日,有的年份出现5个庚日,所以,中伏的天数不确定,有的年份是10天,有的年份中伏天数是20天。

俗话说热在中伏,据了解,今年二伏从7月23日开始,总共20天。在三伏的30天里,一般来说,中伏的20天是最热的时候。中伏最突出的特点是“热”,而且是“湿热”,“桑拿”天气让人难以喘息,仿佛置身于一个大蒸笼。

中伏为什么最热

入伏之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较多,散发出来的热量较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中伏,地面积累的热量达到最高值,天气就最热。

加之夏季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三伏天闷热的重要原因。在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在三伏天饮食方面,古时就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面食是当时人们的美食,可以促进食欲,而且这个季节正是新小麦收完的时候,二伏天用新小麦磨成面粉煮汤吃,吃后出一身汗,新粮营养丰富,发汗可以驱逐腠理之外邪。

伏天除了喝热汤面,还可以吃过水面,面条出锅后用凉开水过几遍。麻酱要用水稀释,酱油要用热花椒油炸一下,醋里滴上几滴香油,把这些佐料浇到面上,再配上黄瓜丝、菠菜等,浇上蒜泥,不仅刺激食欲,而且“败心火”。

炎夏暑热,要少食高脂厚味、辛辣上火之物,饮食清淡可起到清热、祛暑、敛汗、补液等作用,还有益于促进食欲。新鲜蔬菜瓜果,如西红柿、黄瓜、苦瓜、丝瓜之类清淡宜人,既能保证营养又可预防中暑。

三伏养生侧重不同

初伏防中暑

入伏的头两日气温极高,因此初伏的保健重点在于防中暑。此时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不要在烈日下曝晒或在高温环境中久留,外出应打遮阳伞、戴遮阳帽,勿做剧烈运动,保证午睡。最好全天少量、多次补充水分,且可选择淡盐水、绿茶、绿豆汤及其他清凉饮料。

若出现头晕、心悸、恶心、呕吐等中暑先兆,要迅速移至阴凉处,解开衣服,冷敷头部,饮用清凉饮料,并服用人丹或十滴水。如果是体弱多病的人或老年人、小儿中暑,则应立即送院抢救。

中伏防湿邪

伏天“湿热交加”,湿邪最易伤脾,常使人感到头昏身重,胸中烦闷,四肢无力,食欲不振。进入中伏,要格外注意饮食,既要清淡,又要富有营养易于消化,不宜大量食用生冷及油腻食物。

食物是祛暑湿的好帮手,可用扁豆、薏米等健脾利湿之品熬粥,或者用鲜藿香、佩兰各10克,飞滑石、焦大麦各20克,甘草3克,水煎代茶饮,均于祛湿有效。

末伏防上火

末伏是立秋后,“秋老虎”正凶时。虽然暑热天已经结束,但“秋老虎”的余威不可小视,应注意预防“上火”,并注意清心安神。虽然早晚较凉,但白天仍旧热浪袭人,要特别注意补水,以免出现口干、鼻干、咽干、皮肤干燥等不适。

由于热扰心神,在注意防暑降温的同时,还应有意识避开不良情绪的干扰。


小暑是头伏吗

导语:一年中最热节气为小暑和大暑,而我国最热的时期又叫三伏天,如此,小暑是头伏吗?你认为小暑是初伏入伏第一天吗?虽然小暑的时候,我国开始迎来最热时期,但还不是真正伏天的开始,具体伏天是什么时候?以下为您介绍。

小暑是头伏吗 小暑是初伏入伏第一天吗

小暑节气

小暑不是头伏,但头伏一般在小暑期间内。头伏通常也指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至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

北方有句俚语,叫做“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二伏日吃面,这一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上说,何晏在“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们才知何晏肌肤洁白不是涂粉掩饰,而是自然白。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为什么在热天里吃热面?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说:

“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

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这是迷信说法。用新小麦磨成面粉煮汤吃,吃后出一身汗,新粮营养丰富,发汗可以驱病,六月食汤饼是有科学道理的。

伏天除了喝热汤面,还可以吃过水面。将煮好的面条用凉水过出,拌上蒜泥,浇上卤子,不仅刺激食欲,而且“败心火”。

小暑热吗?

小暑

古人认为,小暑就是小热的意思,到了农历六月中旬的大暑节气,天气才会大热。不过,实际上的情况并非如此。其实小暑大暑都是制造高温的高手,关于小暑的天气炎热程度,民间有句顺口溜特别契合——“小暑,小暑,小心中暑;天热,天热,天天都热。”所以说小暑不是“小热”,而是“很热”,而且“天天都很热”,高温来得迅猛,炎热持续的时间也很长。

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

小暑前后,华南西部进入暴雨最多季节,常年7、8两月的暴雨日数可占全年的75% 以上,一般为3天左右。

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方,常有山洪暴发,甚至引起泥石流。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与农业丰歉关系很大,必须及早分别采取抗旱、防洪措施,尽量减轻危害。

华南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


2020初伏是哪一天

初伏、中伏和末伏共同组成三伏天,这个时间段是夏天最炎热的时候,那么2020年初伏热不热呢?2020年初伏是哪一天呢?每年初伏时间不定,2020年初伏从7月16日开始,至月25日结束,接下来就是中伏和末伏的时间段,整个三伏天有40天,在8月24日结束三伏。以下是带来的具体详情,快点来看看吧。

2020年初伏是哪一天

2020年初伏是7月16日,农历五月廿六。

2020年初伏的日期

2020年三伏天从7月16日开始,至8月24日结束,分初伏、中伏、末伏,共40天。

初伏日期是:公历2020年7月16日(农历五月廿六)—2020年7月25日(农历六月初五),共10天。

初伏推算表

三伏天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十或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简而言之,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三伏的日期是从夏至日后数到第3个庚日是初伏,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2020年初伏热不热

2020年初伏热,但不是最热的。

初伏,按中国的日历法来说,这是真正暑天的开始。百姓常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是一年内气温最高、湿度最大的季节,分为初伏、中伏和末源伏,其中初伏和末伏均固定为10天,中伏有的年份10天,有的年份20天。

伏期开始称入伏或交伏,伏期结束称出伏。中伏天数的多少视交伏早晚而定,一般7月28日以前交伏,中伏为20天,7月29日交伏,中伏为10天。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2020年三伏天什么时候最热

三伏天最热阶段是中伏。2020年7月26号到8月14号。

说到三伏天中哪一伏最热,就要提起民间一句俗话“冷在三九、热在中伏”,意思就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属“三伏”,而“三伏”中又以“中伏”最热。末伏过后天气渐渐凉爽。

初伏注意事项有哪些

1、少吃冷饮

入伏后,天气越来越炎热,人体内阳气处于旺盛状态。有些人认为在夏天吃冷饮、喝冰冻饮料、多吹空调,就能把暑气压下去。而实际上这种习惯可能对身体造成不小的伤害,夏季人体毛孔开泄,易受风寒而诱发感冒。这时湿气也容易入体,造成身体湿气重,引起一些疾病。

2、睡眠要注意

中医认为“春生夏长”,到了夏天,人体阳气处于旺盛状态,如果经常睡懒觉,就违背了人体阳气的季节变化规律,不仅得不到休息,反而觉得更疲乏。所以,夏季早上六七点起床比较好,晚睡的睡眠时间也不要超过11点。午睡有利于气血平衡,能补充体力,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健康午睡以30~60分钟为宜,超过1小时则适得其反,可能干扰晚上睡眠。

3、三伏贴并不是人人合适

中医所指的虚寒性疾病都可用“冬病夏治”的方法治疗,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咽喉炎、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感冒、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腹泻与痢疾、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腰腿痛以及脾胃虚寒类疾病等。三伏贴药性虽然温和,但有些情形下是不适用的。糖尿病、结核病、感染性疾病患者,3岁以下儿童、孕妇以及皮肤病、过敏体质患者要慎用。


2020初伏从哪一天开始

三伏天的第一伏叫初伏,也叫头伏。初伏的第一天为入伏,意味着三伏天正式开始,而这个时间每年多有不同。那么,2020初伏从哪一天开始呢?到底初伏是几月几日2020?下面我们一起来根据“夏至三庚日”的标准来算算。

2020初伏从哪一天开始 初伏是几月几日2020

2020三伏天初伏:公历2020年7月16日(农历五月廿六)~2020年7月25日(农历六月初五)

初伏有十天:

第1天2020年7月16日

第2天2020年7月17日

第3天2020年7月18日

第4天2020年7月19日

第5天2020年7月20日

第6天2020年7月21日

第7天2020年7月22日

第8天2020年7月23日

第9天2020年7月24日

第10天2020年7月25日

什么是初伏?

初伏是关于日历法的一种说法,指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是三伏中头伏的第一天,通常也指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至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

北方有句俚语,叫做“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二伏日吃面,这一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上说,何晏在“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们才知何晏肌肤洁白不是涂粉掩饰,而是自然白。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为什么在热天里吃热面?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说:

“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

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这是迷信说法。用新小麦磨成面粉煮汤吃,吃后出一身汗,新粮营养丰富,发汗可以驱病,六月食汤饼是有科学道理的。

伏天除了喝热汤面,还可以吃过水面。将煮好的面条用凉水过出,拌上蒜泥,浇上卤子,不仅刺激食欲,而且“败心火”。

伏里还可以吃“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


初伏从哪一天开始

夏天来了,大家的心情是愉悦开心的,因为可以玩水,可以看大街上的帅哥美女们,不过你要注意的是,夏天的三伏天绝对不要出门,因为你会晒黑晒中暑。初伏是三伏天的开始,那么初伏从哪一天开始?初伏离哪个节气最近呢?和一起去看看吧。

初伏从哪一天开始

初伏是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是三伏中头伏的第一天,通常也指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至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也叫头伏。

初伏,按中国的日历法来说,这是真正暑天的开始。百姓常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是一年内气温最高、湿度最大的季节,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其中初伏和末伏均固定为10天,中伏有的年份10天,有的年份20天。伏期开始称入伏或交伏,伏期结束称出伏。中伏天数的多少视交伏早晚而定,一般7月28日以前交伏,中伏为20天,7月29日交伏,中伏为10天。

初伏离哪个节气最近

初伏离小暑节气最近,小暑在三伏天之前到来,暑有炎热的意思,小暑表示小热,还不是非常热,意思是说天气开始逐渐变得炎热,还没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小暑后再过一段时间才会进入三伏天,可以说小暑节气是三伏天气的开端。

小暑是初伏吗

小暑不是初伏。

三伏天数伏是从夏至日开始,从夏至日后数到第3个庚日是初伏,一般是夏至节气后的第二十天,夏至节气是小暑节气是上一个节气,二者之间,仅仅距离15天,所以,小暑节气时还并未进入伏天,不过,到了小暑节气后就要开始做好进入伏天的准备了,以免气温突升,身体受不了。

初伏注意事项有哪些

1、少吃冷饮

入伏后,天气越来越炎热,人体内阳气处于旺盛状态。有些人认为在夏天吃冷饮、喝冰冻饮料、多吹空调,就能把暑气压下去。而实际上这种习惯可能对身体造成不小的伤害,夏季人体毛孔开泄,易受风寒而诱发感冒。这时湿气也容易入体,造成身体湿气重,引起一些疾病。

2、睡眠要注意

中医认为“春生夏长”,到了夏天,人体阳气处于旺盛状态,如果经常睡懒觉,就违背了人体阳气的季节变化规律,不仅得不到休息,反而觉得更疲乏。所以,夏季早上六七点起床比较好,晚睡的睡眠时间也不要超过11点。午睡有利于气血平衡,能补充体力,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健康午睡以30~60分钟为宜,超过1小时则适得其反,可能干扰晚上睡眠。

3、三伏贴并不是人人合适

中医所指的虚寒性疾病都可用“冬病夏治”的方法治疗,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咽喉炎、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感冒、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腹泻与痢疾、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腰腿痛以及脾胃虚寒类疾病等。三伏贴药性虽然温和,但有些情形下是不适用的。糖尿病、结核病、感染性疾病患者,3岁以下儿童、孕妇以及皮肤病、过敏体质患者要慎用。

4、注意饮食

一进三伏天,很多人就会受到“苦夏”的困扰,口淡乏味,食欲不振。因此,“开胃”是夏季养生的重点。专家建议,夏天可以多吃点苦味食物,苦瓜、苦菜、苦荞麦都能解热祛暑、健脾开胃。不过苦瓜性寒,体质较差、脾胃虚寒者不宜多吃。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因此,益气养阴的食物也不可少,山药、大枣、蜂蜜、莲藕、木耳都是不错的选择。此外,鸡鸭肉、瘦猪肉等平性或凉性的肉制品也有滋阴养胃、健脾补虚的功效。

5、晨练不宜太早

夏天天亮得早,不少人早早到公园去晨练。清晨,植物经过一夜的新陈代谢,吸收氧气,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使树木花草多的地方二氧化碳的浓度增高。研究表明,夏季早晨6点前,烧煤和汽车尾气排放等产生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各种有害物质在空气中聚集较多,正是污染的高峰期,呼吸了这些污浊的空气对人体会产生有害的影响。因此,夏季晨练时间不宜早于6点。

6、流汗后勿冲冷水澡

身体发热冒汗的时候直接冲冷水,寒气会顺着打开的毛孔进入身体,有人因此生病发高烧,或是心脏无法承受。应该先把身上的汗擦干,按摩全身,让毛孔稍微收缩之后,再把冷水一点一点地拍在身上,直到身体适应。

7、喝水不要太快

由于气温高,身体缺水速度也会加快,很多人习惯大口大口地喝水。如果喝水太快,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在肠内被吸收,使血液变稀、血量增加,心脏不好,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就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心肌梗死。因此夏天喝水不能喝太快,要少量多次。每次只喝100~150毫升,身体吸收得更好,也不能贪凉,10度以上的温水对身体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