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屋
万年历

干红

2021/9/26 13:06:01
万年历日历:干红知识
干红知识
笋干红烧肉的做法

红烧肉大家都喜欢吃,口感醇厚,滋补效果也很好。红烧肉的做法多种多样,不同的风味,不同的营养。笋干红烧肉大家吃过吗?笋干红烧肉的做法并不难,而且做出来的菜肴也很健康。笋干是常见的食材之一,做成红烧肉,大家都爱吃。

红烧肉的做法步骤

食材:

五花肉200克、水发笋干100克、姜片适量、葱段适量、葱花适量、冰糖6颗、八角2个、桂皮1块、料酒2汤匙、酱油1汤匙、盐1茶匙、鸡精1茶匙、油适量。

笋干红烧肉的做法:

1、笋干改小段;

2、锅中倒适量水,加入五花肉,再加入料酒、姜片、葱片煮10分钟左右,捞出晾凉,然后切成小方块;

3、准备一个炒锅,锅里倒油,加入冰糖炒至起泡,接着下入肉块翻炒上色,再加入适量清水,加八角、葱段、桂皮、姜片、酱油、料酒搅拌均匀;

4、再加入笋干拌匀,大火烧开转中小火慢慢炖40分钟;

5、炖至汤汁浓稠时下入盐、鸡精,略煮2分钟,撒上葱花即可。

小贴士:

五花肉本身带着肉腥味,所以在焯水的时候,最好加入一些姜片和料酒,可以有效的去除五花肉里面的腥味。


干红和干白的区别

葡萄酒分为干红葡萄酒和干白葡萄酒,所谓的干红和干白就是没有一丝甜味的葡萄酒。那么干红葡萄酒和干白葡萄酒有什么不同呢?一起来看看吧!

干红是指红葡萄酒,而干白是指白葡萄酒,但这并不意味着红葡萄酒就是红葡萄酿造的,而白葡萄酒就是白葡萄酿造的。它们都是一种葡萄酿造出来的酒。

干红和干白的区别

区别一:颜色不同

干红葡萄酒主要是以红色为主色调,有着深宝石红色、宝石红色、紫红色等颜色的葡萄酒;而干白葡萄酒的酒色多呈现出黄色调,有着近似无色、微黄带绿、浅黄色等颜色的酒。

区别二:酿造不同

干红葡萄酒是用带皮的葡萄酿制而成,采用皮、汁混合发酵,而后再进行分离陈酿;而干白葡萄酒则是直接皮汁分离,采用葡萄汁发酵酿制而成。

区别三:口感不同

干白葡萄酒是直接采用葡萄汁酿制而成,因此干白葡萄酒的含糖量比干红葡萄酒的含糖量高,口感上甜酸爽口,比微酸带涩的干红葡萄酒更容易让人接受。

区别四:品尝适宜温度不同

品尝干红葡萄酒的适宜温度在16至18摄氏度之间,而品尝干白葡萄酒的适宜温度是在8至10摄氏度之间。在适宜的温度下品尝葡萄酒,更能尝出葡萄酒的风味。

总的来说,干红葡萄酒是用果肉和皮混合酿制而成,因此略微酸涩;而干白葡萄酒是用澄清的葡萄汁酿制而成,味道比干红葡萄酒稍甜一些。


干红和葡萄酒的区别

大家都知道,葡萄酒是以葡萄为原料酿造的一种果酒。一般来说,保存时间越长的葡萄酒口感越醇香,但也并不全是这样。而干红葡萄酒是指葡萄酒在酿造后,酿酒原料(葡萄汁)中的糖分完全转化成酒精的一类红葡萄酒。那么,干红和葡萄酒有哪些区别?该如何区分呢?

干红和葡萄酒的区别

葡萄酒是以葡萄为原料酿造的一种果酒,是经自然发酵酿造出来的果酒,它含有最多的是葡萄果汁,占80%以上,其次是经葡萄里面的糖份自然发酵而成的酒精,一般在10-13%。

而干红葡萄酒是指葡萄酒在酿造后,酿酒原料(葡萄汁)中的糖分完全转化成酒精,残糖量小于或等于4.0g/L的红葡萄酒。

按含糖量来分葡萄酒,主要有干葡萄酒、半干葡萄酒、半甜葡萄酒、甜葡萄酒这几类。其中,干葡萄酒含糖量低于4g/L,半干葡萄酒含糖量在4-12g/L,半甜葡萄酒含糖量在12-45g/L,而甜葡萄酒含糖量大于45g/L。

1、含糖量不同:传统意义上的葡萄酒大部分都是指甜型葡萄酒,含糖量在50.0g/L以上;而干红葡萄酒的含糖量相对较低,小于或等于4.0g/L。

2、范围不同:干红葡萄酒是按葡萄酒含糖量分的一个小类。葡萄酒根据含糖量可分为干葡萄酒、半干葡萄酒、半甜葡萄酒和甜葡萄酒。其中,干红就是指干型的红葡萄酒。


干红枣如何保存

将红枣放入保鲜袋里面然后存入冰箱,或者是将盐炒完后,研成粉末状,然后撒在红枣上,密封好,这样也可以保存干红枣,如果保存的干红枣很多,可以将红枣放入麻袋中,放入适量干燥剂,放入仓库保存。

干红枣怎样保存

1.冰箱储存法

干红枣的含糖量高,而且有吸湿性和易氧化性,降温储存是比较适合的,将干红枣分量放入保鲜袋里面,然后再放入冰箱储存,低温的储存效果是比较好的。

2.精盐储存法

准备适量的盐,炒后把它研成粉末状,然后分层撒到红枣上,密封好,这样红枣就不会坏掉了,盐的分量,根据要储存的红枣的数量来决定。

3.仓库保存法

如果需要保存的干红枣特别多,那么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将红枣放入仓库中保存,先把干红枣放入大麻袋中,再放入一定量的干燥剂,这样可以延长保存时间。


干红、干白葡萄酒中的干是什么意思

作为一枚葡萄酒爱好者,你肯定知道葡萄酒有干型和甜型之分了,在这里“干”指不甜。而今天本文所讲的干型葡萄酒,可能会颠覆你对干白、干红葡萄酒的认知。

1 什么是干型葡萄酒?

该图从干型到甜型的划分以欧盟葡萄酒标准为准

首先,我们得知道一个术语——剩余糖份(ResidualSugar,RS)。我们知道,在发酵过程中,酵母会把糖分转化为酒精。而在发酵完成后,成酒中没被酵母转化成酒精的残留下来的糖分就是剩余糖份。一般以每升葡萄酒中含有多少克糖(g/L)来表示。

在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从干型到甜型的葡萄酒的分类,并非是全世界统一的标准,各个国家略有不同。如在美国,他们有时将剩余糖份是10g/L的葡萄酒也称为干型酒。

而欧盟的葡萄酒标准(EURegulation753/2002)中是这样描述的:“Drywine:Maximumof4g/l,or9g/lwherethetotalaciditycontentisnotmorethan2g/lbelowtheresidualsugarcontent.”干型酒是剩余糖份不超过4g/L或者当总酸(以酒石酸计)不少于总糖(以葡萄糖计)2g/l时,糖最高含量为9g/L的葡萄酒。

国际葡萄和葡萄酒组织2011颁布的“INTERNATIONALCODEOFOENOLOGICALPRACTICES”(《国际酿酒常规惯例》)中对干型酒的定义也是如此。所以,干型葡萄酒有两种情况:一是剩余糖份不超过4g/L(不管葡萄酒中的总酸和总糖的量分别是多少,也不管他们二者之间的差值是多少);二是当葡萄酒中的总酸和总糖二者之间的差值不超过2g/L时,剩余糖份最高可以是9g/L。

这充分说明了我们常见得分类——干型:剩余糖份含量不超过4g/L;半干型:剩余糖份含量在4-12g/L;半甜型:剩余糖份含量12-45g/L;甜型:剩余糖份含量不少于45g/L——是不全面、不完全正确的。

2 为什么有些干型葡萄酒尝起来是甜的?

假设你买了一支琼瑶浆葡萄酒(Gewürztraminer),销售人员告诉你这百分百是干型葡萄酒,但是,当你喝酒时,发现它是甜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1)酒香的影响

这是因为酒的香气会影响我们对葡萄酒干还是甜的判断。举个例子,假如你嗅闻一支完全熟成的葡萄酒,闻到了黑色浆果和香蕉酸奶的香气,你下意识地将这些香气与你熟悉的甜品联系起来并将这些香气传送给大脑神经,即使你还没有喝这支酒,但是你潜意识里已经认为这支酒是甜的了。

(2)味觉感知的影响

我们的味蕾对葡萄酒甜度的感知受到葡萄酒的结构构成的影响。当葡萄酒中的酸度和苦味增强时,能够遮盖葡萄酒的甜味。这就像柠檬水一样,你不喜欢那么酸的柠檬汁,就会加点糖进去形成酸酸甜甜的柠檬水,掩盖掉那尖刻的酸,味道就好多了。

事实上,很多酸度很高的干型葡萄酒,如德国雷司令干白(DryGermanRiesling)和匈牙利福尔明干白(DryFurmint),都含有比例较高的残余糖份以平衡葡萄酒中的酸味,但尝起来的时候也不甜。你可以做个小试验,在葡萄酒中加入一定量的白砂糖,待糖充分溶解后分成两杯,一杯中加入一点柠檬汁,另一杯不加,最后你会发现加了柠檬汁的那杯没不怎么甜,没加柠檬汁的那杯则特别甜。

3 如何辨别干型葡萄酒中的甜味?

干型葡萄酒中的甜味是很细微的。要辨别其中的细微甜味,首先要对自己喝过的各种干型葡萄酒的风味(特别是甜度)在脑海中形成一个体系。例如,大多数干型(Brut)起泡酒中的残余糖份高达12g/L或以上,但因其酸度极高,甜度反而不那么明显,只算中等,不像糖果的甜味那么厚重。为平衡其极具攻击性的酸味,起泡酒中一般会人工添加糖份,以迎合大多数人的口味。

4 为什么酒标上没有标示甜度?

酒不是食品,仅是饮料,不要求标明包括甜度在内的具体的营养成分。所以,这款酒有多甜?多酸?每瓶酒的卡路里是多少?在喝酒之前这些特性我们都不知道。但是很多高质量的葡萄酒在它们的官网上都能找到技术信息,消费者要学会查找葡萄酒官网上的信息。


干红和葡萄酒有哪些区别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葡萄酒已称为酒桌上的饮品。经常会听到干红葡萄酒这个词,那你知道干红和葡萄酒的区别吗?

传统意义上的葡萄酒都是甜型葡萄酒,含糖量都在50.0g/L以上。葡萄酒是用各种葡萄酿造出来的,可能还要加入适量的糖。经过去梗、压榨、发酵等过程,酿造时间比较短。干红葡萄酒喝起来是带有涩味的,并且还没有什么甜味。

干红葡萄酒即不添加任何水、香料、酒精等添加剂,直接用纯葡萄汁酿造的酒。红葡萄榨汁后,不过滤葡萄皮核,葡萄汁酿成酒后再过滤,酿酒过程中,葡萄皮的颜色溶解到酒中。

古代的波斯是古文明发源地之一。多数历史学家都认为波斯可能是世界上最早酿造葡萄酒的国家。随着古代的战争和商业活动,葡萄酒酿造的方法传遍了以色列、叙利亚、小亚细亚阿拉伯国家。由于阿拉伯国家信奉伊斯兰教,而伊斯兰教提倡禁酒律,因而阿拉伯国家的酿酒行业日渐衰萎,几乎被禁绝了。后来葡萄酒酿造的方法从波斯、埃及传到希腊、罗马、高卢(即法国)。然后,葡萄酒的酿造技术和消费习惯由希腊、意大利和法国传到欧洲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