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屋
万年历

景象

2022/9/13 21:51:22
万年历日历:景象知识
景象知识
成语泾渭分明中的自然景象可以在哪里看到

导语:“泾渭分明”这一成语,现在是用来比喻限清楚或是非分明,出自《诗经邶风谷风》。除了上述比喻,其实它还是一种自然景象,即一条河流中同时出现一清一浊的景象。那么,据知道成语泾渭分明中的自然景象可以在哪里看到吗?到底泾渭分明景象具体位置是哪里?一起来了解。

成语泾渭分明中的自然景象可以在哪里看到

渭河

陕西省。泾河与渭河“泾渭分明”,是发生在陕西西安的奇特景观,位于高陵区城南5公里泾渭河汇流之处。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甘肃,经陕西而入黄河;泾河又是渭河的支流,发源于宁夏。二水在西安市高陵区相汇。泾河与渭河交汇处,两水一清一浊,清晰的分界线绵延数里,蔚为壮观。

渭河,古称渭水,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鸟鼠山,主要流经今甘肃天水、陕西省关中平原的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地,至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

渭河南有东西走向的秦岭横亘,北有六盘山屏障。渭河流域可分为东西二部:西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东为关中平原区。

泾渭分明

泾河,黄河支流渭河的第一大支流。发源于宁夏六盘山东麓,上有两源,南源出于泾源县老龙潭以上,北源出于固原大湾镇,至平凉八里桥汇合,东流经平凉、泾川于杨家坪进入陕西长武县,再经彬县、泾阳等,于西安市高陵区陈家滩注入渭河。

泾河全长455.1公里(泾川县志记为451公里),流域面积45421平方公里。泾河干流河谷开阔,一般在1公里以上,平凉至泾川间,谷宽2-3公里,川地平坦完整,有良好的灌溉条件。秦代有著名的郑国渠,近代有泾惠渠等,是陕西关中地区的生命之河。泾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水系输沙量最大的二级支流。

泾河流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泾川河谷自古就是穿越六盘山区的交通要道。秦有鸡头道,近代有西兰公路;古代是社会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泾河龙王、柳毅传说的故事流传深远。

成语含义:

成语泾渭分明,意思是泾河水、渭河水一清一浊,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出自《诗经邶风谷风》。

成语典故:

泾渭分明典故

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甘肃,经陕西而入黄河;泾河又是渭河的支流,发源于宁夏。二水在西安市高陵区相汇。“泾渭分明”这一家喻户晓的成语即源出泾渭两河交汇处。说的是在泾水、渭水相会合处,清浊分明,分界清楚而不混,用以比喻界限清楚。

古人认为是泾水浊而渭水清的。这据考证,唐代诗人杜甫的《秋雨叹》中:“浊泾清渭何当分”,大概是这则成语的雏形了。那么,现在还能不能在两河交汇处见到清水浊水同流一河、互不相融的景观呢?仍然是可以的。

但是,当我们来到二河汇合的地方,看到的却是渭水浊于泾水。许多专家亲赴实地考察,看到的也是泾清渭浊的现象。《现代汉语词典》因此将这一成语解释为:“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有人还就此撰文,认为是古人搞错了,应该是泾清而渭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真的是古人错了吗?实际上,从流经的地域来看,渭水自甘肃鸟鼠山流经陕西入黄,流经的是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之地;而泾水全程流经的是黄土高原,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就河水含沙量而言,应该是泾水大于渭水的。据统计,目前泾河平均每年向渭河输送3.04亿吨泥沙,平均含沙量为196公斤每立方米;在未纳入泾河之前,渭河平均每年输送泥沙1.78亿吨,平均含沙量26.8公斤每立方米。从数字上看,还是泾浊渭清,尤其在枯水季节。但到了现代,由于渭河流域尤其是上游地区人类活动的原因,环境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也同样为一个重要问题。由于渭河流经地区土壤所含矿物成份的原因,当渭河含泥沙量达到每立方米10公斤时,水色便呈赤黄色了。从表面上看,泾渭分明的自然景观仍然存在,但已是渭水水色深于泾水了。并不是古人搞错了,这是后人人为对环境发生的影响,不能不引起重视。

因为这一成语的缘故,每年来泾渭会合处看“泾渭分明”的人不少。


NASA公布天体景象创生之柱

讯,在宇宙中,常常会有很多东西让你惊叹不已,它们本来就存在,只是没有被发现,但一旦被发现,人们便会被它惊艳到,例如近日NASA公布天体景象“创生之柱”。从相关图像中,我们可以看到“创生之柱”壮观梦幻且神秘。天体生物学家也称:壮观得无法形容。

NASA公布天体景象“创生之柱”

宇宙天体

当地时间10月19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捕捉到了圆柱形星际气体和尘埃构成的天体景象“创生之柱”的详细图像。

据悉,“创生之柱”位于距地球约6500光年的鹰状星云内,曾在1995年被哈勃望远镜捕获,而此次发布的新图像揭示了天体景象的新细节,天体生物学家称其“壮观得无法形容”。

“创生之柱”位于距地球约6500光年的鹰状星云内,曾在1995年4月1日被哈勃望远镜捕获。被Space网评定为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最佳前十名的照片之一 。负责处理这张影像的是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天文学家杰夫赫斯特和Paul Scowen。

由于老鹰星云中其他恒星在手指状气体柱上造成的腐蚀,使它们形成了手指之外的蛋型。每一个蛋都被与我们的太阳系一样尺度的气体环绕着,并且有一颗新生的恒星在其中。

天文观测

这张由32张不同影像合成的照片来自哈勃太空望远镜第二代广域和行星照相机的四架不同的相机。这张影像是由不同元素发射的光合成的,在星云中不同的元素以不同的颜色表示:绿色的是氢、单独的红色是电离的硫、蓝色是少了两个电子的氧原子。

在影像右上方缺少的部分是因为四个镜头中的一个视野角小 (倍率较高),以让天文学家能看见更清楚的细节。所以将这个镜头的影像依照比例缩小,使他能与其他三个镜头的影相匹配。

NASA在2007年宣布,创生之柱将会被6,000年前爆炸的超新星冲击波摧毁。因为光速是有限的,所以地球上的观测者看不到冲击波接近创生之柱。

新发现:

宇宙天体

天文学家们早就预言超新星的冲击波将意味着支柱的毁灭。该地区散落着20个左右的恒星将要爆炸,而爆炸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据斯皮策望远镜对老鹰星云(Eagle nebula)的最新观测显示,三大“创生之柱”变得更小了,显得幽灵般透明。其中最大的一根支柱内可见一颗恒星正在形成。天文学家认为,超新星的冲击波帮助所到之处的尘云形成新的恒星。支柱上面是巨大的热尘埃云,即图片中的红色,天文学家认为这是被超新星爆炸的冲击波烤焦了。斯皮策科学中心弗拉杰的顾问阿尔贝托诺列加-克雷斯波博士(Dr. Alberto Noriega-Crespo)说:“除了星光之外的别的物质正在加热尘埃。有了斯皮策太空望远镜,波长较长的红外数据给了我们一个答案。”

当地时间2022年10月19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捕捉到了圆柱形星际气体和尘埃构成的天体景象“创生之柱”的详细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