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屋
万年历

频繁

2021/6/7 10:37:25
万年历日历:频繁知识
频繁知识
大地震前会频繁发生小地震吗

地震最主要的危害是使大量房屋倒塌,是造成人员伤亡的元凶,所以平常大家要多学习一些地震相关的知识。有些朋友不清楚大地震前会频繁发生小地震吗?大地震前会经常有小地震吗?接下去请大家收藏好小编精心准备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地震前会频繁发生小地震吗

不一定会频繁发生小地震,发生地震的原因是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但是发生地震还需要具备一个因素,那就是要有足够的能量,如果一个地方经常发生小地震,那么地壳内的能量就会频繁的被释放出来,不会堆积能量,那么剩余的能量不足,所以通常来说不会引发大地震。

在地球内部传播的地震波称为体波,分为纵波和横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为纵波,来自地下的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为横波。来自地下的横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所以地震时,纵波总是先到达地表,而横波总落后一步。这样发生较大的近震时,一般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平晃动。横波是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

地震的丛集与灾害

大地震发生后,跟随而来的余震具有明显的时空丛集特征。理论上,不论是2022年6月1日的芦山地震,还是2022年6月10日的马尔康地震,它们必然会有后续余震,但一般而言,余震所释放的总能量可能不到主地震的5% 。但是,前人也曾有研究表明,余震序列中最大的震级可以达到主地震震级减1,说明一些大地震的余震潜在危险性不可忽视。从主震-余震触发机制看,一个余震的震级接近,甚至超过主震震级完全有可能。这种可能性可以用经典的古登堡-理查德关系描述,即在余震序列中,震级大于M的余震个数N也应满足 log10N(M)=a-bM,其中a、b为常数。

2022年6月1日发生在四川芦山的6.1级地震可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启示了余震可以有足够的潜在危险性。就2022年6月10日马尔康地震,其后期监测该地震序列的活动规律极其重要。事实上,一些震级相当的强地震呈成对发生可能已近暗示了余震灾害的重要性,如1976年5月29日发生在我国云南的龙陵7.3级和7.4级地震。再者,受一些主震后应力变化的独特机理控制,余震的分布在空间上会随时间而增大。这一切均为地震学家研究地震时间、空间、大小带来了极其严峻的挑战。

地震如何发生

受板块运动、火山喷发、人类活动等众多因素影响,我们居住的地球其内部不同深度存在着具有复杂时-空特征的力。在特定力的作用下,地球内物质将发生变形,而当变形发生在岩石圈浅部时,这种力所造成的物质变形通常符合弹性关系;即如同一根受力的弹簧,它的压短或拉伸量与作用在其两端的力成线性正比。一般地,为了定量一个物体的受力大小,可以将力转化为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力,即应力。随着作用在弹性岩石圈上的应力不断增大,弹性变形的介质将在极短时间内发生脆性破裂;这个过程又似我们双手折一根筷子,随着用力不断增加,筷子先是弯曲类似弹性变形,而后折断发生脆性破裂。在弹性(地壳)岩石圈中,当形成的破裂伴随两侧瞬态的相对运动时,即形成地震。这时,地震的大小可以用矩震级来标定,即:Mw=(lgM0)/1.5-10.7,其中 M0=μ?W?S,为地震矩(M0,N.m),它等于地震破裂面面积(W,m2)、地震破裂面两侧位移(S,m)、弹性地壳的弹性模量(μ,N/m2)三者的乘积。当然,还有一些根据地震波振幅特征来标定地震震级方法。他们与地震矩震级间有一定的经验转换公式,此不再表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经历了几十亿年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化后,我们脚下的地球内部在一定深度范围内已经充满了大量不同规模、不同运动方式、不同活动习性的断层。在应力作用下,这些业已存在的断层比它周边的弹性介质更易发生(再)破裂和滑动。这解释了为什么震级较大的地震大多发生在已有断层上的主要原因。

当荷载达到断层滑动(岩石破裂)所需应力极值时,断层发生快速相对运动形成地震,并激发不同类型地震波。

然而,尽管我们知道地震发生的基本原理,但地震学家目前对地震的三要素(发震时间、发震地点、发震震级)仍然知之甚少。主要原因是:第一,我们对深度达几十公里的地壳内部所发育的断层的详细特征知之有限、第二,即使能知道断层精确形态,我们还仍然不知道每条断层的抗震(抗破裂)能力有多大、第三,地震学家更不清楚每条断层上的绝对应力有多大。我们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如今天的日常天气预报,地震能被人类预测预报的时代一定会到来。


为何气候越来越极端

据悉,我国的极端温度呈显著升高的趋势,气候有强度更强、发生更频繁、持续时间更长的特点。那么,大家清楚为什么气候越来越极端?为什么极端气候越来越频繁?这就是小编和大家分享的干货,希望大家看完这些内容后,能解决你心中的困惑。

为什么气候越来越极端

气候越来越极端是因为全球变暖气候变得更加严重了,然后人们乱砍乱伐的情况特别严重,到处乱扔垃圾,影响了大气环境,所以出现了很多极端恶劣天气。

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了气候系统不稳定,是造成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强度增强的根本原因。

以暴雨为例,简单来说,天要下雨就需要积雨云,云是由水汽上升凝结而成的,而水蒸发成水汽需要受热,也就是说天气越热,积雨云就越多,雨也就越多。

人类进入工业革命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快速增加。“这些温室气体就像盖在地球上方的大棚,短波辐射的太阳光可以穿透温室气体被地表吸收,但地表反射出来的长波热量辐射则无法穿过温室气体进入太空。于是地球越来越热,雨水也越来越多,这些雨水会在大气环流的作用下集中在局部地区,并且与台风、冷涡、低涡等天气形势相伴形成极端天气。”罗京佳解释说。

而对于冬季的极寒事件,罗京佳认为,个别地方出现破纪录的低温只是个例,从全球有气象数据记录以来,平均气温上升是普遍现象。由于现代人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导致抗寒能力下降,稍有降温就会形成深刻印象,但这并不能推翻科学仪器的观测记录。总的来说,无论冬季还是夏季,全球气温上升是不争的事实。

虽然冬季的平均气温在上升,但时不时出现的强降雪,确实也是全球变暖在背后作祟。

地球平均气温每提升1℃,大气中就会多7% 的水汽,这些水汽在夏季会以雨的形式落回地面,在冬季则是以降雪的方式出现,导致暴雪等灾害性天气发生。

极端天气带来的影响也是极端的

譬如,全球粮食危机!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食品价格指数已经攀升至10年来最高。这背后极端天气“功不可没”。

又如,大宗商品暴涨,通货膨胀输入!由于遭遇百年一遇的旱灾,一年内,粮食生产大国巴西大米涨幅高达70% ,玉米涨幅高达87% 。

甚至全球产业链都遭受重大打击!全球芯片荒看到没?暴雪等极端天气让三星、NXP、英飞凌等纷纷停产,丰田、福特、通用,还有新能源汽车纷纷上调价格,最终影响的是消费者的获得感。

到2050年,由于气候变化,全球经济可能会损失GDP的10% 。

对气候高度依赖的农业、畜牧业和渔业更是损失惨重。害虫和真菌在温度升高、气候潮湿和二氧化碳水平升高下滋生;热应激会增加动物患有疾病的概率,并降低繁殖率。

古话讲,“大灾之后,必有大疫”。

《全球气候风险指数2020》显示,在过去20年中,全球将近50万例死亡与1.2万余起极端天气事件直接相关,经济损失总计约3.54万亿美元。

可以说,极端异常气候带来的是全球水资源、生态系统、粮食安全、社会经济系统等多层次、全方面的冲击。

全球变暖导致冰川消融

喜马拉雅山冰川正在因全球变暖而急剧“消瘦”。2007年4月,绿色和平考察队在喜马拉雅山拍摄了冰川消融的严峻状况,情况十分危急。冰川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水库。资料表明,全球冰川正在因全球变暖而以有记录以来的最大速度在世界越来越多的地区融化着,到20世纪90年代,全球冰川更呈现出加速融化的趋势,冰川融化和退缩的速度不断加快,意味着数以百万的人口将面临着洪水、干旱以及饮用水减少的威胁。

被称为“亚洲水塔”的青藏高原冰川是中国乃至亚洲许多主要大江大河的源头,数亿人的用水问题也与之息息相关。而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导致的全球变暖,使冰川加速退缩。喜马拉雅冰川的消融比世界任何地区都快,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近期发布的报告指出,根据全球变暖趋势,不到30年,80% 面积的喜马拉雅冰川将消融殆尽。这对于中国本来就日益严峻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无疑是雪上加霜。

在过去的两年间,绿色和平两次考察了珠峰地区。4月20日,绿色和平喜马拉雅考察队一行五人奔赴喜马拉雅山,见证了喜马拉雅山的冰川消融。此次拍摄的珠峰中绒布冰川图片,对比1968年的照片可见,冰塔林大幅后退、稀疏变矮清晰可见。


频繁地震是大震的前兆吗

导语:每当一个地震变得频繁起来,人们就会担心是不是将有大地震发生了,但实际上,频繁地震是大震的前兆吗?到底经常地震的地方会发生大地震吗?回顾往年大地震,一般都来得非常突然,具体是否与频繁地震有关,我们来看看专家怎么说。

频繁地震是大震的前兆吗 经常地震的地方会发生大地震吗

地震前兆

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地方在某个时间段内频繁发生小地震,那它有可能就是大地震的前兆。但也不是绝对的,有些地方频繁小地震,却不会发生大地震。

发生地震要有一个重要条件,那就是地壳内部的能量要积蓄到一定程度。当地壳内部的能量积蓄到一定程度后,随着地壳的裂隙释放向地球表面,这就是地震。那么,很多地方在发生地震前,往往会有一些小地震,这个就是人类用来预警的重要手段,它往往表明,这个地方的地壳十分不稳定,处于活跃状态,如果一个地方在某个时间段内频繁发生小地震,那它有可能就是大地震的前兆。前震可以发生在主震前几分钟、几天甚至数年。2002年苏门答腊地震被认为是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的前震,两者之间时间相隔超过2年。

另外,地震发生还要另一个个重要因素,那就是要有足够的能量。一个地方发生多次小地震,很有可能会把地壳内部积蓄的能量给释放出来。那么剩余的能量不足,就不会发生地震了,即使有地震,也只是小地震。所以,现在科学家们在积极的想办法,在地震来临之前,先把地壳内的能量释放出来一部分,以降低地震等级甚至是消除地震。所以,小地震之后不一定会发生大地震的,那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如何识别是否是地震前兆?

地震前兆识别

自然界的许多奇异变化,并不都是地震前兆,所以发现异常后,要注意与非震干扰因素加以区别。

一般来说,产生非震的动物异常的因素有天气变化(如鱼类上浮,蛙类迁徙)、生理变化(如动物生病、发情)、环境变化(如水体污染)、敌害侵扰等等。产生非震的地下水异常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包括气候(降水、蒸发、气温、气压等)、水文、地质、土壤、生物等几个方面;人为因素:包括灌溉、开采、注水、排水等等。产生非震的植物异常的因素,是植物生长发育中遭病虫害或气象异变,地表形变等。

地震前的宏观异常的特点:

第一,这些前兆都受地质构造控制,呈条带状或与本地构造线一致的方向分布,未来震中区相对密集。

第二,这些异常在时间上有同步性、数量上有集中性,体现出种类多、范围广、数量大、反应强烈的特点。

地震专题:今天地震最新消息


胎动是什么感觉

胎动简单的说就是胎儿在子宫里的活动,一般女性怀孕4-5个月期间就会开始出现胎动了,那么胎动是什么感觉?我们知道胎动是胎儿比较活跃的表现,说明胎儿发育情况良好,但胎动过于频繁真的好吗?下面就带你来详细了解下。

胎动是什么感觉?

孕妇是最先感觉到胎动的那个人,要说胎动的感觉,就感觉肚子里有人在踢你,有时你还会觉得胎儿在颤动、慢的蠕动或像是打膈似的。

一般胎动持续的时间都不会太长,有的最长不过几十秒。胎动的活跃也是间断没有规律可循的。

胎动频繁好吗?

胎动突然变得频繁是不太正常的,如果胎动持续时间长(超过几分钟),并且胎动频率高,那么就要注意胎儿是否健康的问题,应考虑到胎儿是否缺氧、是否出现脐带绕颈的情况,为了以防万一,最好做个胎心监护检查。

胎动是否异常,其实母亲是最能感觉到的,应警惕。

胎动受哪些因素影响?

胎动的感觉是主观的,这个跟孕妈妈自己的感受相关,而孕妇自身的健康、体质、睡眠以及情绪等各种因素都会影响胎动的频率,所以有的妈妈胎动相对频繁,而有的妈妈胎动则比较微弱,这个都不能因此来判断胎儿是否正常,科学的判断胎儿健康还是需要通过产检,对孕妇来讲,怀孕整个过程定期产检是有必要的。


如果左眼皮频繁抖动可能是什么原因

导语:很多人对于眼睛的跳动,总是有一些比较迷信的说法,但实际上,左眼皮频繁跳是什么征兆吗?民间认为“左跳财右跳灾”,但这个说法其实是不科学的,大家千万不要迷信,如果你左眼频繁抖动,有可能是你眼睛除了什么问题哦。那么,如果左眼皮频繁抖动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呢?一起来了解。

如果左眼皮频繁抖动可能是什么原因

左眼跳

眼脸痉挛。一般左眼眼皮抽搐,往往就是眼睑皮肤痉挛,很有可能就是用眼过度或者精神紧张导致的,平时千万不要过度紧张,一定要把心态放松。这个状态一般往往会持续两周的时间。

眼皮跳的原因:

一、生理因素

1、精神紧张:在某些精神紧张的情况下,会导致患者眼轮匝肌纤维收缩,舒张异常,进而引起眼皮跳动,建议患者保持良好心态,放松心情,有助于改善症状,或在医生指导下口服营养神经药物促进恢复;

2、过度疲劳:患者用眼过久、睡眠不足等使得眼睛疲劳,会诱发眼皮跳的情况,建议患者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不要长时间对着某一物体,适当放松眼睛;

眼睛跳的原因

3、饮食刺激:患者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经常喝咖啡、浓茶、酒等,导致神经过度兴奋,也会出现眼皮跳的现象,建议患者少食刺激性食物,饮食宜清淡,避免吸烟喝酒;

4、异物刺激:比如眼内异物、倒睫等均会刺激眼部,进而出现眼皮跳的现象,建议患者及时清除眼内异物和改善倒睫的病情,以缓解不适症状。

二、病理因素

1、眼部疾病:常见的有睑缘炎、结膜炎、泪囊炎、干眼症、青光眼等,这些疾病都可能会导致眼皮跳,建议患者前往医院进行检查,明确病因后再进行对症治疗;

2、其他:如患者眼皮跳症状频繁或长期无改善,需前往医院就诊检查,看是否存在颅脑病变。

如何预防眼皮跳?

预防眼皮跳

1、休息:睡眠不足是导致眼皮跳最常见的原因,要调整作息,避免熬夜、疲劳用眼,保证充足睡眠;

2、热敷:可以使用热敷的方法来改善肌肉的紧张状态,热敷有湿敷和干敷两种方法。湿敷就是把毛巾放到50℃左右的热水里面,注意温度不要太高,否则会造成烫伤。拧干之后放到正在跳的眼皮上面,每次敷2-3分钟,可以多敷几次;干敷就是把干净的毛巾,裹上小暖水袋,温度保持在60℃左右。因为有毛巾阻隔,所以烫伤的可能性较小,但要注意不能用沸水,还是要随时调整毛巾温度,防止忽冷忽热。热敷之后,眼部痉挛的现象通常会得到改善;

3、眼部按摩:可以按照肌肉环形的方向进行按摩,每次可以按摩10分钟左右,最好结合做眼保健操的穴位。如把大拇指按在太阳穴上,食指的指腹轮流按压各个穴位,这样能有效的缓解眼周肌肉的痉挛;

4、药物治疗:如果眼皮一直跳不停,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药物,有时是因为调控眼部肌肉的神经失调,可以口服复合维生素B等药物。

如果跳动频率太高,几乎没有间歇,停不下来,这时不能掉以轻心。应该到医院就诊,找专业的医生诊断是否有面神经炎和其他问题,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正规的诊治。


地震发生频繁的是哪个国家

在人类历史上,有记载以来的最大地震是1960年的智利9.5级大地震。世界上有些国家是经常发生地震的,那么,大家知道地震发生频繁的是哪个国家?地震发生最多的是哪些国家?今天小编带你见识见识,每天每个人都要进步一点点哦。

地震发生频繁的是哪个国家

1、尼泊尔

2015年尼泊尔,巴克塔布在8.1级大地震还未结束,接着7.5级地震对地方著名建筑物和人都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坏。

2、日本

日本,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地震、海啸、台风、火山喷发随时可能发生。福岛地震的核泄露事件,相信到现在都心有余悸。

3、新西兰

由于新西兰位于太平洋地震带上太平洋板块与澳大利亚板块的交界处,受两板块的相互作用,地震活动十分频繁,而全球每年80% 的地震都发生在这个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4、印度洋,安达曼海 印度尼西亚

印度安达曼海的这组岛屿距离印澳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断层带不远。因为板块之间的相互冲撞,这里常常发生海啸和地震。

苏门答腊岛海域发生地震,引起高达20米的海啸。

5、智利

地震已经让智利人们习以为常。

6、意大利

欧洲地震频发区在意大利。

7、美国

美国,洛杉矶地区位于美国西海岸,正好处于全球大的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范围内,是一个地震高发地区。1906年的那场大地震几乎使旧金山毁于一旦,雪上加霜的是,这场地震引发了严重火灾。超过300人死亡,是美国遭遇的严重自然灾害事件之一。

8、墨西哥

墨西哥,墨西哥正好位于地球三个大板块即北美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太平洋东部的科科斯板块交界处,每当板块发生摩擦或者碰撞就会发生地震。

9、菲律宾

菲律宾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圈以及地震断层带,1天平均有20场有感及无感地震。

10、中国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

你可能不知道地震冷知识

一、不仅地球会地震,月球上也会有“月震”

在1969~1972年期间,美国宇航员在月球周围着陆点先后放置了6台地震仪,阿波罗12号、14号、15号和16号获得了月震记录并传回地球。月震与地球上的地震有很大的不同!一是,很多月震持续时间可能会持续5至6个小时;二是,月震会发生在很深的地方,月球的半径为1738km,但深的月震会发生在月球内部800~1150km深度;三是,月震的震级一般都很小,深的月震震级一般为1~2级,浅部的月震震级会大一些,有记录到3~4级的较大的月震。

二、人类记录到的震级最大的地震

有记载以来的最大地震,是1960年的智利9.5级大地震。引发的海啸在智利海岸激起高达25米的海浪,海啸波及整个太平洋。地震发生约22小时后,海啸到太平洋彼岸的日本列岛时,波高最高达到8.1米,摧毁了1600多座房屋,导致185人死亡或失踪。

三、世界上死亡人数最多的大地震

1556年(明朝嘉靖三十四年)的陕西华县八又四分之一级大地震。据《明史》记载: “(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壬寅,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声如雷……河、渭大泛,华岳、终南山鸣,河清数日。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然这个数字存在争议。考虑到人数统计差异、之前因其他灾害外迁人口被统计在内等因素,据估算实际死亡人数可能在45万以内。

四、地球上到底能发生多大的地震

现有知识认为,地球上不可能发生超过10级的巨大地震。这主要是因为地震的震级与发生破裂的断层长度有关,断层越长、可能发生的地震才越大。目前地球上尚不存在可以引发10级地震的断层。

五、中国最早开展的震后科学考察的地震

中国政府最早组织的震后科学考察工作,开始于1920年的宁夏海原8.5级大地震。地震发生后的次年,中国现代地质学的奠基人之一、时任中央地质调查所代理所长,翁文灏先生,带领来自内务、教育、农商三个部的考察队员,亲临现场考察并撰写成《甘肃地震考》等著作,拉开了中国近代地震科学考察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