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屋
万年历

官职

2021/9/26 13:11:52
万年历日历:官职知识
官职知识
太守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太守相当于现在的市长。太守是战国时对郡守的尊称,其职责为治民、进贤、决讼、检奸以及自行任免所属掾史。历代沿袭不变,至隋朝初期,以刺史取代太守,此后太守不再当作官名,只做刺史的别称,明清时专以称知府。

出自《史记孝武本纪》:“其夏六月中,汾阴巫锦为民祠魏脽后土营旁,见地如钩状,掊视得鼎。鼎大异于众鼎,文缕无款识,怪之,言吏,吏告河东太守胜,胜以闻。”

太守又称郡守,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职官,一般是掌理地方郡一级的行政区之地方行政官。战国时就开始设置郡守。当时,列国在边境冲突地区设立郡的建制,作为综合行使军政权力的特别政区,长官称守、郡守,治水能吏李冰就曾经做过蜀郡的郡守。

刺史,又称刺使,职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秦制,每郡设御史,任监察之职,称监御史(监郡御史)。

汉初省,旋复置。文帝以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不常置。汉武帝继废诸郡监察御史后,又于元封五年(前106年)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部始置刺史一人。


尚书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尚书相当于现在的各国家部委的部长。比如刑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部长、最高检察院副检察长、最高法院副院长;礼部尚书相当于现代的中宣部长兼外交部部长、文化部部长、教育部部长。

工部尚书:工部的主官,相当于当代的住建部部长、农业部部长、交通部部长。尚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高官名称。在清朝,六部和理藩院等部门的主官称为尚书。

尚书,始于秦,西汉沿置,本为少府的属官,掌文书及群臣章奏。汉武帝时以宦官担任,汉成帝改用士人。东汉政务归尚书,尚书成为对君主负责总揽一切命令的首脑。

魏晋以后,事实上即为宰相之任。唐初因太宗为皇子时曾任其职,故后不复置,故唐代尚书省长官仅为左右仆射。宋代为使相兼官,班次在太师上,非实职。明朝废除。


包拯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包拯最大的官职为枢密副使,为正二品,相当于现在的军委副主席。包拯是北宋名臣,字希仁,庐州合肥人。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因其为官廉政,断案铁面无私,英明神勇,固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

包拯平生整治吏治、注重生产、巩固国防、举贤任能、为民请命,颇有政绩,是中国历史上的名臣,杰出的清官代表。包拯之名,成为清廉的象征。

包拯有奏议十五卷,今存《包孝肃公奏议》(《包拯集》)十卷,收入《四库全书》“史部诏令奏议类”第427册,历朝都有翻刻本出版行世,深受后世研究者的重视。

《包孝肃公奏议》几乎囊括了包拯一生中所有的奏折、陈表和各种各样的建议、意见,全面呈现了包拯的政治主张和他的阅世态度,尤其他关于反对增加农民负担和精兵简政的建议,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及现实意义。


礼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如果按照明朝的官职来分析,礼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宣传部部长兼教育、外交以及文化部长(其责任为分管外交,文化,教育,宣传等部门),礼部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外交部、民族管理委员会。在六部中的地位仅次于吏部和户部。《明史》记载:“礼部。尚书一人,正二品;左、右侍郎各一人,正三品。”

礼部简介

中国古代官署。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长官为礼部尚书。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礼部一般设有:尚书一人,正二品;侍郎一人,从二品。郎中四人,员外郎四人,主事若干人。

尚书简介

尚书作为官名,始于战国时期。尚者掌也,顾名见义,尚书即掌管文书之意,故又称掌书。秦朝于少府之下设尚书,掌管殿内文书,职位较底。西汉武帝时,设尚书五人分曹治事,掌管文书奏章,群臣奏章必经其手,而后进呈帝王,故地位渐显重要。

宋朝礼部的基本设置

元丰改制后礼部有3个下属部门祠部、主客、膳部。尚书、侍郎各一人,郎中、员外郎四司各一人。元佑初,省祠部郎官一员,以主客兼膳部。绍圣改元,主客、膳部互置郎官兼领。建炎以后并同。


节度使是什么官职

节度使是重要地区置总管统兵,即节制调度的军事长官。节度使主管军事、防御外敌,唐朝天宝后,又兼所在道监督州县之采访使,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节度使到唐朝后期势力大大加强,已经到独揽大权的地步,举例唐玄宗时期边镇十节拥兵四十九万,而中央禁军不过十二万人,典型的外重内轻。

节度使制度的开端,是从唐开元、天宝年间所设立的缘边节度使。这和当时的边疆形势是分不开的。在这以前,唐在厉兵秣马击败了东突厥之后,实际上对外用兵一直都是保持着旺盛着扩张进攻的。

唐高宗、武后时期,为了加强防御力量和改变临时征调的困难,这类屯戍军设置愈多,并逐渐制度化,形成有固定驻地和较大兵力的军、镇、守捉,各自置使。

节度使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又常以一人兼统两至三镇,多者达四镇,七四六年,任王忠嗣为河西、陇右节度使,兼朔方、河东节度使,掌握天下劲兵,威权之重,超过魏晋时期的持节都督。


古代知府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相信大家在看电视剧的时候,尤其是古装剧中,常常在一个地区会出现一些地方父母官,有些是贪官,而有些是清官。主角遇到事情之后,可能会求助于当地知府。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这里的“知府”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知府是现在的哪个职位

古代知府相当于现在地级市的市长。由于在古代的时候没有市委,所以在古代“知府”也就是一把手。“知府”在古代是一个官名,从宋代一直到清代“知府”都是行政区域府最高的长官。

知府,也称太守,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州府最高行政长官。据古代正史职官志记载,东汉末年,州从监察区变为行政区,州最高长官称“州牧”,以掌一州军民。隋代,州最高长官称“刺史”或太守,唐宋时正式设立与知州平级的府级地方长官“知府事”。

元朝废府设路,路一级的地方长官为达鲁花赤,只在散府设有“知府”的官职,是达鲁花赤的属官之一。明朝大致恢复宋制,才最后有了以“知府”为名的地方官职。

知府,掌一府之政,总领各属县,凡宣布国家、治理百姓、审决讼案、稽察奸宄、考核属吏、征收赋税等一切政务皆为其职责。知府地位相当于现今一个地级市的市委兼任市长,同知则为唯一的副市长。

在中国的许多朝代中,都设置了“知府”这一职位。“知府”这一官职,是由“知”和“府”两词结合而来。府作为一级地方行政单位,它的演变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